育兒三年多完成三部電影長片!製片兼剪接的育兒工作筆記

之前有跟大家提到,我的工作是製片兼剪接師,我在懷孕到育兒到孩子現在三歲多,三年多完成三部電影長片,很多也是自由工作者的朋友都好奇我們是怎麼辦到的,這也是我當初開這個podcast的原因,就是想分享育兒同時還是可以完成你想做的事情,不會讓育兒阻礙了自己的工作發展。

今年奧斯卡剛好在這禮拜一落幕,《Oppenheimer 奧本海默》抱走超多獎項,Christopher Nolan (克里斯多福·諾蘭)入圍好多次奧斯卡今年終於得到最佳導演,而《奧本海默》也得到最佳影片,最佳影片是電影製片上台領獎的,上台領獎的Emma Thomas是一個女製片,同時也是諾蘭導演的太太。導演在感謝團隊時,也不忘感謝太太是「我們所有電影和我們所有孩子的製作人~」

這件事非常感動我,因為身為同樣是導演太太跟孩子的媽又同時是電影製片,這樣多重身份要如何兼顧,真的需要智慧。我還比她多一個身份,就是我同時也是我們每部電影的剪接師。我之前常開玩笑說,大家都說懷孕時不要拿剪刀,但我拿剪刀剪接了9個月。大家可能不知道一般電影製作需要多久,通常電影前置作業可能就要個好幾年,拍攝也要個半年一年,剪接更不用說,也是半年一年跑不掉,還要加上後續的放映發行,一部片的生命週期,可能抓個兩到三年已經算是很快的了,而我們三年內完成了三部長片,每部片都是有入圍一些國際影展獎項,有公開放映迴響很好,MOD以及一些台灣平台都是看得到的。如果不看我們育兒的部分,光一般沒生小孩的人,這樣的工作進度也真的是不可能的任務。那我們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

內容關鍵字摘錄:
*見縫插針工作時刻表
*少量多餐切小塊
*不要每日進度,改每週進度
*不是做得快,而是做的少
*工作需要斷捨離
*留白其實是加速器
*學會放手,放下Mom guilt(媽媽內疚)

我們其實也都還在學習,所以這些心得是我目前整理出來的,希望有幫助到可能整在想要邊育兒邊工作的你。有任何想法或回饋,或者有任何問題想問我的,都歡迎留言分享給我喔: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r4ler1703od01wve503djo7/comments

喜歡我的節目的話,請在Apple podcast給我五星好評,會幫助我更有信心往前走喔,那我們下次見嚕,掰~

Podcast 爸媽創作不打烊 EP05 收聽平台連結:

Apple Podcast: apple.co/4a0WWLZ

Spotify: spoti.fi/4a0ahnw

KKBOX: bit.ly/KKBOXep05

德國幼兒園原來這樣教~這幾件事超重要!

這集我們來聊一本我最近看完的書,剛好呼應之前的幼兒園話題,它書名叫做《德國幼兒園的教育大震撼!》(原本書名為《德國幼兒園原來這樣教》),作者是莊琳君,她有15年幼兒園教師經驗(台灣7年+德國8年),她觀察德國跟台灣的幼兒園有哪些不同,並不是要說外國的月亮比較圓,而是在她親身經歷兩邊的教學之後自己得出的心得,我覺得可以提供給對幼兒教育有興趣的爸媽們了解,或者說在參觀幼兒園時可以多一個觀察的指標。

其實這本書雖然是在聊幼兒園,但最重要的還是在聊爸媽怎麼在幼兒時期給孩子他最需要、最重要的東西,有些看似重要但可能其實一點都不重要,也許爸媽容易放錯重點。我在看完書之後其實都有滿多心得的,想說藉這集跟大家分享。

內容關鍵字摘錄
*台灣幼兒園常淪為小學先修班
*0~7歲孩子是用感官去學習,而非以大腦強記
*德國幼兒園的無玩具日 VS 台灣幼兒園的玩具分享日
*學習生活自理,用鼓勵代替糾正
*德國市政府發給幼教老師的教育指南手冊,第一條竟然是?!
*從內心傳遞「你相信他做得到」
*現在的孩子越來越難教?原因是什麼?
*謙卑地看待孩子

書名:《德國幼兒園的教育大震撼!》(原本書名為《德國幼兒園原來這樣教》)
作者:莊琳君,15年幼兒園教師經驗(台灣7年+德國8年),畢業於英國格拉斯哥大學(University of Glasgow)教育碩士,主攻教育心理研究。現任德國國際雙語幼兒園教務長,媽咪拜MamiBuy網路親子平台駐站專家。

這本書很有趣,不管是幼教老師或尤其是爸媽我覺得都很推薦去看看。希望這集內容有幫助到你正在面對的育兒問題,有任何想法或回饋,或者有任何問題想問我的,都歡迎留言分享給我喔: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r4ler1703od01wve503djo7/comments

喜歡我的節目的話,請在Apple podcast給我五星好評,那我們下次見嚕,掰~

Podcast 爸媽創作不打烊 EP04收聽平台連結:

Apple Podcast: apple.co/3TGNesq

Spotify: spoti.fi/3Ps2dUx

KKBOX: bit.ly/KKBOXep04

如果孩子想唸藝術怎麼辦?來聽聽製片媽媽跟導演爸爸的想法~

這集有孩子的爸 - 牧民, 跟我一起來聊聊這個問題,可能是一些爸媽會遇到的狀況:如果孩子告訴你,他/她想唸藝術、或未來想走藝術領域,該怎麼想呢?

我們在facebook上看到一位爸爸跟女兒的對話,女兒說想要學畫畫且以後想做畫畫的工作。爸爸告訴她說:「做藝術的只有頂尖的人才有機會過上好日子。」(該篇臉書文章出處)
在看過文章之後,我們有了這個討論,其實我們平常就很常有這個討論,雖然我們的孩子才3歲多~所以身為都是念藝術、最後也做了藝術工作的我們,對於這個問題有什麼想法呢?尤其是在做了爸媽之後,未來孩子如果有這樣的狀況,我們會怎麼面對呢?

這是我們的想法,也許有幫助到正在煩惱這件事情的你?也歡迎跟我們分享你的想法喔,可能你的孩子也有想唸藝術的想法,或已經唸完藝術了,身為爸媽的你的面對態度是如何呢?或者你還有什麼問題想問藝術工作的我們嗎?歡迎留言分享給我們喔: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r4ler1703od01wve503djo7/comments

喜歡我的節目的話,請在Apple podcast給我五星好評,那我們下次見嚕,掰~

Podcast 爸媽創作不打烊 EP03 收聽平台連結:

Apple Podcast: apple.co/3TeTJRP

Spotify: spoti.fi/3PmsMdU

KKBOX: bit.ly/KKBOXep03

孩子的人生第一個學期,公幼跟私幼都唸到了?關於幼兒園的6個心得~

最近又是幼兒園的招生期了,許多新手爸媽都會開始參觀幼兒園,對喜歡的幼兒園排隊卡位,或考慮要參與六月份的公幼抽籤。去年我們也是經歷了這些過程,現在孩子每天都喜歡上課,正要結束他的人生第一個學期。回想他第一天去上學時,哭得稀裡嘩啦,我在那裡陪他上半天。第二天我就覺得該放手了,老師也接手過去安撫他,印象深刻還記得我從幼兒園出來,去買了份早餐,那真的是我人生吃過最好吃的早餐啊!終於自由了的感覺,內心真的是澎湃不已!

孩子的人生第一個學期,他唸了兩間學校,公幼跟私幼都唸到了,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幼兒園也算是我這三年多的育兒生涯裡的重大轉變!所以藉這個機會來聊聊我對幼兒園的一些心得與想法。這也是我的podcast「爸媽創作不打烊」第二集,不想看文字的可以直接聽podcast喔,大概半小時左右的時間

何時該上幼兒園?

先來聊聊上幼兒園的時機這個問題,因為我小孩三歲前是我們自己顧,三歲才讓他上小班,其實在小班之前很多幼兒園是有「幼幼班」的選項,兩歲就可以唸了,甚至我之前參觀過一家幼兒園是一歲多就可以送過去了。當時小孩兩歲的時候,的確跟家人與先生有討論過這個問題,因為身為自由工作者,有小孩在身邊真的很難工作,很想早點放手,但當時確實因為還在疫情期間,然後我也去翻了一些書本,其實有滿多國內外的專家與醫師,都會建議小孩在三歲是最適合入學的年紀,太早可能會讓孩子在情緒發展上還沒穩定就進入社會化,也提早開始被病毒攻擊,因為一上學後真的是不斷更新病毒碼。那如果太晚入學,也會少了一些孩子跟其他小孩互動的機會,我的觀察確實在三歲左右小孩真的會開始對其他小孩有興趣,想跟其他小孩互動,如果家裡只有一個小孩的,可能就比較難提供他這樣跟其他孩子互動的機會。之前看書書中是提到有個說法是,當爸媽提供的刺激已經不夠孩子當下需要的刺激的時候,學校的角色就很重要了。我覺得三歲是個滿不錯的時間點,當時真的會感覺到自己能給孩子的刺激已經開始不夠了,他必須有其他人的刺激才有辦法繼續成長。所以在孩子要滿三歲的去年,我們就參加公幼的抽籤。在這之前也去參觀了一些私幼,有一些備案。

公幼還是私幼?

這個真的是超多爸媽在討論的問題,當時我們也是爬網做了很多研究。在小孩的這個人生第一個學期裡,他兩種都唸了,就是私幼跟公幼都唸到了,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原因是我們去抽了公幼,台北市的公幼抽籤絲毫沒感受到少子化啊,還是相當競爭。我在想今年可能會更競爭,因為今年政府有公幼新制,原本公幼的缺點被補足了,更親民的價格與延托及寒暑假安排,我想爸媽應該都會想優先考慮。

去年我們的公幼抽籤結果是沒抽上有備取16,由於公幼私幼開學時間是不一樣的,公幼是8/30,私幼是8/1,我們猜想備取上的機會可能不大,於是就讓孩子去唸了某家私幼,當時也是提早去排隊,幸好還有名額。其實台北市的私幼,很多都是室內一間小小的,大概就是一層公寓那樣的大小而已,沒有很多可以讓孩子活動的地方,我們當時有找到一家私幼是非常難得有戶外滿大的草地可以讓孩子跑跑跳跳,所以當時就決定讓他念私幼了,念了快一個月時我們接到公幼的電話,說他備取上了,可能是有些人雖然抽中但種種原因放棄,然後排在我們前面的備取生可能也已經去私幼唸書了就不想轉學了,於是就這樣排到了我們。當時離公幼開學只剩一週,我們必須在接到電話通知後的兩個小時內給答覆,不然就讓給後面的備取了,當時真的是立即招開家庭會議,我跟先生討論也跟公婆討論,其實當時他在私幼也開始慢慢適應了,一度想說要不要放棄公幼讓他繼續念私幼就好,不過經過與家人的討論,加上那間公幼真的離家超近,風評也不錯,學費也真的很便宜,而且那家公幼是我們未來想讓他念的國小的附幼,這樣可以早點習慣環境也不錯,於是就跟學校回覆了接受,然後小孩就有了人生第一次轉學,從私幼轉到公幼。

這過程需要面對很多轉變,要跟舊學校的老師們告別,要重新適應新的學校。不過孩子的適應力真的很好,轉到公幼後大概2個禮拜左右就慢慢適應了,而且因為公幼是國小的附幼,所以他們可用到很多國小的資源,有很大的場地可以跑跳,教室設備也非常新,老師我感覺起來也相對比較有經驗,每天都會有照片跟影片po在群組,總之我後來真的覺得轉過去是明智的決定,看到孩子喜歡上學也真的會很感動。但這是我遇到的狀況,每間幼兒園都不一樣,其實也有很多很好的私幼,公幼私幼的選擇沒有對錯,只有哪個最適合自己。

那很多人會說公幼會有寒暑假,是的沒錯,不過公幼也有寒暑假的課,像之前剛結束的寒假,孩子就有去上寒假班,後來因為今年公幼新制,還有再額外退費,真是佛心來著,比起私幼還是便宜非常多,所以對我們要工作的爸媽是很有幫助的。有人說公幼沒有課後留園,新制也都會有提供了喔,我們沒有使用就是了~

需要雙語嗎?

私幼有個令許多爸媽風靡的就是有全美語或雙語的選擇,很多人都願意讓孩子提早開始接受美語的環境。我覺得如果經濟無虞這都是個人選擇,我們沒有選雙語或全美語有幾個原因:

1. 全美語如果真的要達到效果,通常爸媽自己也需要下功夫,在家也需要是使用英文的,不然如果在家是講中文,其實孩子會有主要附屬的語言系統,他會覺得只有上學時才想用英文,或甚至會因此而排斥上學,其實效果不見得選著。

2.我們自己的英文能力還可以,平常在家不管是看電影看影片都是英文,我們自己工作生活也很常用到英文,平常偶有一些外國朋友,讓孩子很自然沒有壓力的去接觸這個語言,重點是讓他自己有興趣,甚至我們想說把那些昂貴的全美語學費,轉到之後多帶他出國,直接讓他泡在全是英文的環境裡,他才會知道原來英文是好用的,不是只是拿來求學或打分數用的。

舉我自己的例子,我求學時代的英文非常爛,以前國中我可以數學滿分但英文不及格,真得是英文老師有點放棄了的狀態,小時候也有去上過那種美語補習,但可能真的就是提早接觸反而提早開始排斥,我對英文就是沒有興趣也不知道為什麼要學英文,後來碩士有機會出國唸書,一到國外自己生活剛開始真的是很艱難,但我至少願意開口練習,用破英文開始學習,慢慢的我就有進步,因為我知道為什麼英文很重要,我的聽說讀寫到現在其實都滿流暢的,除了"說"還是有時候會有點卡之外,基本上跟外國人對話是ok的,到現在回國已經十年了,因為工作還是很常與國外的人接觸,我們是拍國際的紀錄片,常需要跟國外的人溝通,這部分之後可以再多聊。所以英文是可以後天養成的,不需要為了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點,於是太早讓他需要有學語言的壓力,我覺得讓他愉快主動想學想玩比較重要。

幼兒園孩子最重要學的是什麼?

我覺得是「大肌肉的運動加上小肌肉的協調」,其實有很多研究都指出,在幼兒園時期多動,可以減緩過動ADHD,很弔詭對吧,避免孩子過動,反而就是要讓他多動,運動有助抑衝動提升過動兒專注力,尤其是訓練平衡,感覺統合理論認為過動兒因腦部問題,常伴有前庭、觸覺、肌肉關節動覺平衡、動作協調的功能性障礙,導致其易分心、煩躁與過動,因而建議利用感覺統合訓練,如俯臥滑行、玩沙、草地打滾等,來幫助過動症狀的改善。小肌肉的協調就是可以做一些細微動作比如說自己穿衣服穿鞋、扣扣子、貼貼紙、畫畫、串珠珠、拼圖等等。

再來就是「喜歡上學習」,喜歡跟其他人互動。我覺得真的學到什麼倒是不是那麼重要,有沒有學會寫字、學會英文或ㄅㄆㄇ,或我之前去參觀過一家幼兒園,他居然要交九九乘法表,我覺得實在太誇張!真的快樂學習就好~

不要害怕生病

剛去上學的一兩個月,真的就是幾乎每週都在生病,就是刷健保卡像在刷信用卡一樣,我小孩的第一個學期,已經收集到了腸病毒、腺病毒、各種發燒感冒,差點A型流感。我覺得老師應該可以發給每個爸媽一張賓果卡,有中哪個就畫起來,看學期末大家有沒有連成線XD...通常孩子有發燒或嘔吐腹瀉,可能就會被學校通知要帶回,所以每次看到學校老師來電都會很像看到鬼來電一樣很抖,不想接但必須得接。後來慢慢習慣後覺得孩子讓他多更新病毒碼,是讓他更強壯,其實不用太害怕孩子生病,我們沒辦法把他養在溫室。之前看到有爸媽因為孩子時常生病或每天分離焦慮哭著上課而感到心疼,所以幫孩子休學等大一點再上,其實只是延後他的發展而已,他勢必需要自己也過五關斬六將,才能好好長大。

孩子開始長出自己的世界

上幼兒園後,詞彙變得好多,可以開始跟大人用完整句子對話,生活自理也開始學習,之前一直擔心他還沒戒尿布,結果去上課後看到其他小朋友使用廁所,就開始改穿學習褲,然後大概兩週就戒尿布了。還記得他第一次在學校沒有尿褲子、能正常使用廁所尿尿,他一回家就很有成就感的說:我長大了!其實看到他自己去克服了障礙然後對自己建立起信心,真的是很棒的事情!然後開始會分享同學的事,都會記得同學的名字,誰誰誰今天沒有吃飯,誰誰誰跟我一起玩。

所以孩子會開始長出自己的新世界,這聽起來好像理所當時,但是當我們從嬰兒開始照顧他,你是他的全世界,你也知道他的全世界,而當他開始上學之後,他長出新的世界可能是你不知道的,你可能無法再 control 他所有事情,那會是一個放手的過程。未來他會有更多新的世界,爸媽要做的事情不應該是想 control 每件事,而是做一個支持他的最好後盾,這件事情從幼兒園就可以開始練習。就像我的工作,因為我們是獨立拍電影的製作公司,我是製片,我們至今拍了七部長片,每部片在製作時都花費我們很多精力在上面,嘔心瀝血。等到電影一發行,開始在世界各地有放映活動,他就像一個長大的孩子,他會飛到哪裡、甚至去過我們沒去過的國家,他會給怎樣的觀眾看、或可能啟發了在世界某個角落的人,我們都無法知道每個細節了,只能就是放手。每部片真的就像每個不一樣的孩子,他會長出適合自己的樣子,我們可以做的就是支持他然後在一旁好好欣賞。

今天分享了6個我在孩子上幼兒園的心得,那我也還在繼續學習中~歡迎分享你的幼兒園心得給我喔,或有問題也歡迎提問喔~這些內容都在我的podcast「爸媽創作不打烊」第二集,歡迎收聽,喜歡的話請到Apple Podcast給我五星好評或留言,你的每個支持都是讓我持續進步的動力喔感謝!:)

Podcast 爸媽創作不打烊 EP02 收聽平台連結:

Apple Podcast: apple.co/47AEZBH

Spotify: spoti.fi/3SkSP74

KKBOX: bit.ly/KKBOXep02

為什麼要生小孩?有小孩後的人生變化?養小孩很貴嗎?

歡迎收聽「爸媽創作不打烊」,我是Iris,我會在這個podcast分享當爸媽後如何持續創作與創業,以及任何關於創作相關的心得與想法。從一個自由工作者的角度出發,如何在育兒中持續療癒自我。

這集我想先來聊聊一個大哉問:「為什麼要生小孩?」(之前也寫過一篇文章在聊這個)

根據2023年最新統計,臺灣生育率位居世界倒數第一,估算每位婦女生育 1.09 人。這真的是非常驚人的事實,身邊的朋友有生小孩的比例真的很低,現在有結婚生子的是少數族群。關於生小孩這件事負面的東西太容易想到了,可能連沒生過小孩的都可以講出一堆負面不要生小孩的理由,但關於它正面的事情真的只有體驗過才知道,這也是為什麼普遍聊關於生小孩的都是負面的東西。所以這集我想分享我自己感受到的關於生小孩的正面價值,以及有小孩後我的人生變化,還有養小孩很貴嗎?提供給正在煩惱這件事的人做參考。

(05:30)  原廠設定
(07:15)  跟家人更緊密
(08:20)  給自己幼稚的理由
(10:45)  第二次童年
(15:35)  小孩帶你成長
(17:20)  Richard Branson(理查·布蘭森)寫給媽媽的一封信,可參看原文文章
(20:28)  有小孩後我的人生變化
(23:40)  養小孩比養貓便宜
(28:00)  後補上公幼

所以這集我想分享我自己感受到的關於生小孩的正面價值,以及有小孩後我的人生變化,提供給正在煩惱這件事的人做參考。

Podcast 爸媽創作不打烊 EP01 收聽平台連結:

Apple Podcast: apple.co/3vOQ6K0

Spotify: spoti.fi/4aYnpdY

KKBOX: bit.ly/KKBOXep01

重新對話 Podcast 第四集 - 斜槓人的生活哲學 / 訪談捕息工作室長 林宛縈

這集podcast的一開始就聽到一種神奇的樂器,它是宛縈帶來的「印度風琴」。宛縈是我們認識很久的好朋友,她也是我們認識的朋友裡最「斜槓」的人了,做過很多有趣的工作,還蓋過自己的房子!有深厚的音樂背景,轉向聲音治療的領域,更創立了一個療癒空間叫做「捕息」。這集podcast跟我們分享了許多她的生活哲學!

「斜槓」的意義不是要一直累積所謂世俗價值的厲害頭銜,而是能將自己的好奇與興趣都呼喚出來,在自己身上組合成一個獨一無二的自我價值。「工作」應該要是有機的,沒有標準套件,自由地長出屬於自己的樣貌。

這集稍長大概有40分鐘,有一些國外比較長的podcast我有時候會分兩次聽完。躺在沙發上一口氣聽完也是很療癒的事情(先敷個面膜再做抬腿運動這樣...)有任何想法都歡迎分享噢,感謝收聽!:D

歡迎分享你聽完的想法給我們,也歡迎 follow 訂閱我們的 Podcast 平台,一有新集就可以搶先聽!也可以造訪一下宛縈的工作室:捕 息 | Catch A Rest

重新對話 Podcast 第三集 - 如何找到新的靈感火花?/訪問胭脂創辦人

有點想換個跑道、開個人生新頁,卻又不知道該如何開始?

轉彎需要新動力,要怎樣找到那個火花呢?

這集我們訪談到了胭脂創辦人Sharon,17分鐘左右,聊聊當初Sharon如何從財經上班族的工作,轉行做起植栽設計師,後來又創了一個西的品牌叫做「胭脂」,做起食物設計。Sharon是我們因拍電影而認識到的好朋友,她經營的品牌總讓人愛不釋手、既文青又療癒,她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創業火花?生活中什麼東西對她來說是重要的呢?

歡迎分享你聽完的想法給我們,也歡迎 follow 訂閱我們的 Podcast 平台,一有新集就可以搶先聽!

重新對話 Podcast 第二集 - 聊「生活或工作如何有進展」

隔了一陣子終於推出第二集了!這集一樣是20幾分鐘,聊一些工作或生活上滿常會問自己的問題。中間還無心講了聽起來像髒話的字,好好笑🤣。總之是個輕鬆的對談,聊完自己也好像獲得一些新的答案...

Re:Create也是這次新想出來的Podcast名稱, 測試看看。Recreate指的是"再創造",而 Re: 有 regarding”關於”的意思。(自己私心覺得也有Reply或Record的意思)這個Podcast就是想聊「關於獨立創意工作者的每個面向」,似乎很少有人好好聊過這件事情。也許你本身是獨立創作者,或者你對這樣的工作有興趣,希望都可以給一些insight. 我也重新解釋了一下什麼是Podcast, 其實真正的Podcast是要需要在iTunes上收聽的,希望很快我們就可以有一個真正的Podcast channel了~

歡迎分享你聽完的想法給我們,也歡迎 follow 訂閱我們的 Podcast 平台,一有新集就可以搶先聽!